尹晓冬 教授
|
|
||
所属学科 |
科学技术史 |
||
研究方向 |
物理学史、技术史 |
||
招生方向 |
物理学史、科技史与科技传播 |
||
联系方式 |
xiaodongstone@139.com |
||
尹晓冬,女,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承担中德马普伙伴小组力学项目“中国力学知识发展及其与其他文化传统的互动”,从事明清火器技术及弹道学研究,每年短期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合作交流。2007-2008年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做博士后,参加国际合作项目量子物理的历史研究(History and foundations of Quantum Physics,HQ)。2008年10月回国,到首都师范大学任职至今。2010年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梅隆基金高级访问学者,2014年获得美国物理学会贝勒讲席(Beller Lectureship),并于March Meeting做邀请报告。2017年组建首都师范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中德马普科学史伙伴小组,担任伙伴小组组长。现任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2017-2021),物理系科学技术史学科负责人(2016-)。
主要从事近现代物理学史、中西物理交流史、量子力学史、明清火器技术史等方面研究,目前对留学欧洲的中国物理学家群体做系统地研究。在欧洲多处科研机构查阅档案资料并多次在国内外会议做邀请报告。出版专著《16---17世纪西方火器技术向中国的转移》,合著《硅芯筑梦--王守武传》、《躬行出真知---王守觉传》,译著《普朗克传:身份危机与道德困境》,主编教材《物理学史》、《物理学与世界进步》等,在ICON、自然科学史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获2014年美国物理学会贝勒讲席,中国物理学会2017年优秀论文奖。
2002-2006年:每年短期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学习交流;
2007-2008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博士后;
2010年1-7月: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梅隆基金高级访问学者;
2015年7-8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访问;
2018年7-8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访问;
中国近现代物理学史、中西物理学交流史、明清科技史
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2人
物理学与世界进步(全校本科核心通识课) 课程页面
中国科技史(全校本科核心通识课)
西方科技史(全校本科核心通识课)
近现代物理学史(物理系本科选修课)
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课程)
物理学史(研究生课程)
每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2-6名,目前有7人本科阶段发表论文,2篇核心期刊;2016年获批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项目,该生毕业论文成绩优秀;指导本科生科研创新立项14项,其中8项获北京市、国家级资助;
指导研究生24名,已毕业21名,其中6人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人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人考取博士,3人获得国家奖学金,每人都获得物理系各类奖学金;
主持多项校级教改项目;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建材建设项目,主编核心通识课程教材《物理学与世界进步》,参编 《大学物理实验》等教材等。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文科类物理课程工作委员会委员(2018-2022);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九、十届理事会理事;
北京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第一届理事,第二届副理事长;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2012-2024)、副主任(2024-);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数字人文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技人物委员会理事;
科技史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国际期刊Physics Essays、国内权威核心科技史专业期刊的审稿人;
2011年华盛顿青年物理学史会议评议人;
2013年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isto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论文评审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
《中国科技史杂志》编委(2021-2024);
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优秀论文(2003);
北京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
北京高等教育学会第六次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优秀奖(2005);
北京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6);
美国物理学会2014年贝勒讲席(Beller Lectureship, American Physics Society,2014),是首位由于物理学史研究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学者(2014);
入选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2015);
中国物理学会2017年优秀论文奖(2019);
首都师范大学“优秀党支部书记”(2019);
首都师范大学“优秀党支部书记”(2020);
首都师范大学“党支部书记标兵”(2021);
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课件重点项目(2022);
《物理学史教程》获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结项评审“优秀项目”(2023);
参与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史纲》入选全国史学界重首批重大成果(2024);
美国物理学会2014年贝勒讲席获奖证书 中国物理学会2017年优秀论文奖证书
主持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205105,量子力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900-1950),2013/01-2015/12,已结题。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1075109,20世纪上半叶留学欧洲的中国物理学家群体研究,2011/01-2013/12,已结题。
3、中国科协联合十一部委项目,2012KZBJ07,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采集工程---王守觉院士学术成长经历采集,2011/07-2013/12,已结题。
4、中国科协联合十一部委项目,CJGC2016-F-Q-GKD05,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采集工程---陆祖荫学术成长经历采集,2016/07-2018/12,已结题。
5、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资金,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物理学家在欧洲的学术活动研究,2009/09-2011/12,已结题。
6、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面上项目,KM201010028007,20世纪上半叶在英国剑桥留学的中国物理学家,2010/01-2011/12,已结题。
7、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面上项目,KM201610028003,量子力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传播,2016/01-2017/12,已结题。
8、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20世纪上半叶留欧与留美中国物理学家比较研究,2014/12-2017/12,已结题。
9、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大突破项目,Y6210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史要汇编(近现代物理学史),2015/12-2017/01,已结题。
10、高等教育学会重大攻关课题文科物理(物理学史),2016/11-2017/12,已结题。
11、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13/05-2015/05,已结题。
12、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伙伴小组,Transmission and Interaction in Chinese Modern Physics,2017-2020,已结题。
13、中国科协科学家展览脚本库项目,2022/11-2023/11,已结题。
14、科学家口述历史资料整理研究项目,2024/12-2025/09,在研。
主要参与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1775207,20世纪中国粒子物理发展研究,2018/01-2021/12,56万元,已结题。
2、中国科协联合十一部委项目,2010CJGC03-37,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采集工程——王守武院士学术成长经历采集,2010/07-2012/12,30万元,已结题。
1、Western cannons in China in the 16th - 18th century, ICOHTEC3 GUNPOWDER AND EXPLOSIVES SESSION: ICOHTEC SYMPOSIUM, 2007-08-13, 丹麦哥本哈根;
2、Western cannons in China in the 16th - 17th century, XXI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CHST, 2007-08-24, 中国南宁;
3、The influence of Europe's quantum field theory in China's development of modern physics---a case study on the work and experience of a Chinese physical scientist, Conference for the history of quantum physics(HQ2), 2008-07-14, 荷兰乌特勒支;
4、The Academic Activities of the Chinese Physicist in Europe from 1920s to 1950s, XXII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CHST, 2009-08-01, 匈牙利布达佩斯;
5、Chang's Contribution to the Quantization of Constrained Hamiltonian System,Conference for the history of quantum physics(HQ3), 2010-07-01, 德国柏林;
6、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military technology into C17th China---the Xifa Shenji, Seminarat Needam Research Institute, 2010-04-30, 英国剑桥;
7、Transmitted Western Cannons and Related Machine Technology, IFToMM Workshop on History of Mechanism, 2010-12-14, 中国北京;
8、Contacts between Joseph Needham and Zhang Dong-Sun’s two generations,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13th ICHSEA),2011-07-26,中国合肥;
9、中央大学物理系的教授们, 2011海峡两岸科学与工艺遗产研讨会议, 2011-11-12, 中国台湾高雄;
10、Westen cannons in China in the 16th-18th century, Danish National History of Science, 2011-12-09, 丹麦哥本哈根;
11、One Hundred Years of the Bohr Atom :Bohr’s theory in China, 2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isto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2013-07-25, 英国曼彻斯特;(特邀报告)
12、Chinese Physicists Educated in the Great Britain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March Meeting of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2014, 2014-03-06, 美国丹佛;(特邀报告)
13、A Case Study on Transmission to China of Western Technology of Firearm in 17th Century, European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6th ESHS), 2014-09-06, 葡萄牙里斯本;
14、A little spark did not kindle the great fire---the influence of Werner Heisenberg, Paul Dirac and N.Bohr’s visiting China, European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7th ESHS), 2016-09-22, 捷克布拉格;
15、物理学之花---巴伯奖学金与中国八位女物理学博士,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14th ICHSEA), 2016-09-22, 中国南京;
16、Chinese Physicists Educated in Europe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SCIEA 9th Annual Meeting, Society Culture Interaction in East Asia, 2017-05-14,中国北京;
17、A Social Activist of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Hannes Alfvén’s Visit to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72, Seco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ordic-Chinese Relation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2017-12-08, 中国北京;
18、美国巴伯奖学金与中国女物理学博士, 2018-05-19, 留学生与中国的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徐州;
19、物理学家汉尼斯.阿尔文1972年来华始末, 2018-10-28,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年会物理学史分会, 中国北京清华大学;
20、隐姓埋名十七年, 终见证蘑菇云升起——核物理学家陆祖荫, 2018-10-31, 纪念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建校80年及西南联大博物馆开馆学术研讨会, 中国昆明;
21、The European Sources of Firearm Knowledge in He Rubin’s 何汝賓Binglu 兵錄 (Records of Military Arts; 1630) ,2019-04-01, Transfer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Knowledge between Europe and China during the Early Modern Period,中国北京中德中心;
22、硅芯筑梦:中国半导体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王守武院士的科学人生,2019-05-27,2019年"科学人生-百年"院士风采,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3、硅芯筑梦:中国半导体工业的奠基者——纪念王守武院士百年诞辰,2019-08-30,2019年文科物理及科学素质教育类通识课程建设研讨会,中国银川;
24、20世纪上半叶留学英国的中国物理学家群体研究,2019-08-17,留学生与中国传统教育的转型和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国徐州;
25、Discussion on the exchan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tween China and Sweden in the 1960-1970s—A case study of Swedish Physicist Hannes Alfvén’s visiting China,2019-08-19,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韩国全州全北大学;
26、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τ轻子测量过程的历史研究,2019-08-26,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七十年学术研讨会会议,中国北京;
27、阿尔文与中国---瑞典物理学家汉尼斯阿尔文两次访华,2019-11-13,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
28、Coming out of the negative cycle in the sine curve-the sinuous road for the Chinese Physical Society to return to the IUPAP(1934-1984),2021-12-10,IUPAP history workshop(线上报告);
29、Confucianism, the May 4 movement, and the T S Chang’s role in the quantization of gauge field theory,Collaborate with Prof. Don Salisbury,2022-06-16,SISSA and MPIWG Webinar Series(线上报告);
30、On the Road to Copenhagen:Exchan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tween China and Denmark during the 1950s and 1970s,2023-09-12,2nd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希腊雅典;
31、中西物理交流:两代玻尔与中国物理学,2023-11-12,2023年北京物理年会北京地区物理学一流课程与教材建设研讨会,中国北京(特邀报告);
32、张宗燧对中国量子场论发展的贡献,2024-10-12,2024年中国物理学会秋季学术会议物理学史分会场,中国海口(邀请报告);
著作教材
1、16-17世纪西方火器技术向中国的转移,尹晓冬,山东教育出版社,2014年1月,27万字(专著);
2、躬行出真知——王守觉传,尹晓冬、付森、李艳平,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11月,28万字(第一作者);
3、物理学与世界进步,尹晓冬、王福合,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11月,25万字(第一作者);
4、物理学史,尹晓冬、聂馥玲、朱慧涓、刘树勇,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2月,20万字(第一作者);
5、硅芯筑梦——王守武传,李艳平、康静、尹晓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1月,24万字(第三作者);
6、译著:普朗克传:身份危机与道德困境,尹晓冬、张烁译,新星出版社,2021年7月,26万字(第一译者);
7、传播与会通——《奇器图说》研究与校注,张柏春,田淼,马深孟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参与(翻译一章);
8、重大科技创新案例,潘教峰,李成智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参与(撰写一章);
9、未来10年中国科学发展战略总论,科学出版社,2013,参与(撰写3000字);
10、大学物理实验,印刷工业出版社,2005,参与(撰写光学部分实验);
11、译著:科学历史百科全书——改变世界的重要发现和发明之终极视觉指南,罗伯特.温斯顿主编,关晓武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8,参与(翻译二章);
12、《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物理学》(I、II)卷,杨国桢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3年12月,物理学史编写组成员,编写200余条词条;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史纲,白春礼主编,科学出版社,2023年12月,编委之一,撰写一个专题,该书入选全国史学界重首批重大成果;
学术论文(部分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
1、Xiaodong Yin, Influences of Western Military technology and mechanics on Chinese ballistics, Preprint of Max-Planck–Institut Für Wissenchaftsgeschichte, Vol 313, 2006(8):127-138;
2、Xiaodong Yin, Western Cannons in China in the 16th-17th centuries,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 Vol 14, 2008:41-61;
3、Xiaodong Yin, Zhongyuan Zhu, Chang's Contribution to the Quantization of Constrained Hamiltonian System, Traditional and Transformations in the History of Quantum Physics, 2013, 249-268;
4、Xiaodong Yin, The European Source of Firearm Knowlwdge in Binglu (Records of Military Art),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1.2017(2):1-17;
5、Yin Xiaoodng, Zhu Zhongyuan, T.S.Chang and Great Scientists, History and Philosophy Physics, Vol.15, 2022(2):5-12;
6、Danian Hu, Jinyan Liu and Xiaodong Yin. China’s Tortuous Path to the IUPAP: An Enlightening Case of Chinese Science Diplomacy during the Cold War. In: Globalizing Physics. Edited by: Roberto Lalli and Jaume Navarro,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24,209-239;
7、尹晓冬, 火器论著《兵录》的西方来源初探, 自然科学史研究, 24卷, 2005(2):144-155;(权威核心期刊)
8、尹晓冬, 明清之际兵书文献中弹道知识描述的辨析, 自然科学史研究, 28卷, 2009(4):465-475;(权威核心期刊)
9、尹晓冬, 张宗燧在欧洲的学术活动(1936-1939), 自然辩证法通讯, 32卷, 2010(2):59-64;(权威核心期刊)
10、尹晓冬, 朱重远, 张宗燧对约束系统量子化的贡献, 自然科学史研究, 30卷,2011(3):357-365;(权威核心期刊)
11、尹晓冬, 丹麦物理学家奥格·玻尔1962 年来华始末及影响, 自然科学史研究, 31卷, 2012(3):329-342;(权威核心期刊)
12、尹晓冬, 李约瑟与张东荪父子两代人的交往, 自然辩证法通讯, 34卷, 2012(8):31-35;(权威核心期刊)
13、尹晓冬, 王作跃, 1963年中国物理学家赴丹麦玻尔研究所访问研究的历史考察, 自然科学史研究, 32卷, 2013(12):470-490;(权威核心期刊)
14、尹晓冬, 胡大年, 王竹溪留学英国剑桥, 自然科学史研究, 33卷, 2014(12):445-466;(权威核心期刊)
15、尹晓冬, 王志, 赫莎埃尔顿:杰出的英国女科学家, 自然辩证法通讯, 37卷, 2015(4):143-149;(权威核心期刊)
16、尹晓冬, 苏熹, 赖朴吾与中国, 自然辩证法通讯, 38卷, 2016(6):143-153;(权威核心期刊)
17、尹沛, 尹晓冬, 英国剑桥大学20世纪初数学物理的弄潮儿:拉尔夫·霍华德·福勒, 自然辩证法通讯, 33卷, 2011(5):116-123;(权威核心期刊)
18、张辉, 尹晓冬, 1964年北京科学讨论会的初步研究---以两篇中国粒子物理报告为例, 自然科学史研究, 第36卷, 2017(4):452-465;(权威核心期刊)
19、苏熹, 尹晓冬, 台湾同步辐射研究中心方案的确立, 自然辩证法通讯, 第39卷, 2017(6):96-106;(权威核心期刊)
20、张烁, 尹晓冬, 瑞典物理学家汉尼斯.阿尔文1972年访华考论,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8年第4期, 37卷第4期, P431-448;(权威核心期刊)
21、孙婧涵, 尹晓冬, 物理学家萨拉姆与中国---从萨拉姆六次访华看他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通讯, 第41卷, 2019(3):116-128;(权威核心期刊)
22、尹晓冬, 苑红霞, 王福合, 刘战存,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的物理学渊源及发展, 自然辩证法通讯, 第45卷, 2023(3):72-79;(权威核心期刊)
23、尹晓冬, 17世纪中国的瞄准技术与弹道学知识, 力学与实践, 31卷, 2009(5):96-99;(核心期刊)
24、尹晓冬, 17世纪传华西洋铜炮制造技术研究, 中国科技史杂志, 30卷, 2009(4):377-395;(核心期刊)
25、尹晓冬, 《穷理学》中的弹道知识, 力学与实践, 32卷2010(3):128-132;(核心期刊)
26、尹晓冬, 胡乾善与李约瑟交往的一些材料,力学与实践, 33卷,2011(4):79, 06;
27、尹晓冬, 被遗忘的运动——李约瑟与英国援华会及其成员的交往与活动, 中国科技史杂志, 32卷, 2011(3):406-417;(核心期刊)
28、尹晓冬, 朱重远, 张宗燧与科学大师们, 物理, 第44卷, 2015(7):460-468;(核心期刊)
29、尹晓冬, 段菲菲, 大师是如何炼成的:王竹溪留学英国始末, 物理, 44卷, 2015(12):823-829;(核心期刊)
30、尹晓冬, 周金蕊, 一位80年前留学生的博士论文---戴礼智关于汞合金磁化率的研究, 物理, 43卷,2014(11):756-763;(核心期刊)
31、尹晓冬, 周金蕊, 胡乾善对宇宙射线的研究, 物理, 42卷, 2013(1):40-48;(核心期刊)
32、尹晓冬, 周金蕊, 金属物理学家中的女杰---周如松, 自然杂志, 34卷, 2012(4):245-248;(核心期刊)
33、尹晓冬, 周金蕊, 胡乾善对物理学和中国教育的贡献, 大学物理, 31卷,2012 (9):39-44;(核心期刊)
34、尹晓冬, 刘战存, 考克饶夫和瓦尔顿对人工核蜕变的研究, 大学物理, 31卷,2012 (11):36-42;(核心期刊)
35、尹晓冬, 周金蕊, 安德雷德的三位中国学生——江仁寿、钱临照、周如松, 大学物理, 32卷, 2013(9):43-50;(核心期刊)
36、尹晓冬, 金亮, 刘战存, 贝克勒尔对放射性的发现及研究, 物理与工程, 23卷, 2013(6):38-44;(核心期刊)
37、尹晓冬, 姚远, 1945年李约瑟博士访问西北大学初探,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3卷, 2013.(4):670-676;(核心期刊)
38、尹晓冬, 张冬珊, 刘战存, 鲍威尔对核乳胶方法的发展和对介子的发现, 大学物理, 34卷, 2015(4):44-51;(核心期刊)
39、尹晓冬, 何思维, 劳伦斯布拉格在曼彻斯特的三位中国学生, 大学物理, 34卷, 2015(11):38-46;(核心期刊)
40、尹晓冬, 蔡国英, 刘战存, K.F.布劳恩对物理学的几个重要贡献,大学物理, 35卷, 2016(4):43-48;(核心期刊)
41、尹晓冬, 周金蕊, 七位早期女物理学家留学活动分析, 大学物理, 36卷, 2017(9):49-56;(核心期刊)
42、尹晓冬, 李睿, 巴伯奖学金与中国近代八位女物理博士, 中国科技史杂志, 37卷, 2016(3):209-222;(核心期刊)
43、尹晓冬, 科海回眸:英国女科学家赫莎.埃尔顿.科普研究, 10卷, 2015(5);(核心期刊)
44、尹晓冬, 王新颜, 刘战存, 珀塞尔对核磁共振的发现和早期研究, 大学物理, 36卷, 2017(7):37-44;(核心期刊)
45、尹晓冬, 王新颜, 刘战存, 王福合, 布洛赫对核磁共振的早期研究, 大学物理, 38卷, 2019(2):37-44;(核心期刊)
46、尹晓冬, 刘贝, 隐姓埋名十七年 见证蘑菇云升起——记核物理学家陆祖荫, 物理, 48卷, 2019(12):824-830;(核心期刊)
47、尹晓冬, 王成, 机遇与合作:北京谱仪τ轻子质量精确测量实验的筹备与立项, 中国科技史杂志, 43卷, 2022(1):12-24;(核心期刊)
48、季莹, 尹晓冬, 张赫南, 冼鼎昌与尼尔斯·玻尔研究所,科技导报, 31卷, 中旬版, 2013(2)P84;(核心期刊)
49、周金蕊, 尹晓冬, 力学家胡乾善的治学精神与高尚人格, 自然杂志, 33卷, 2011(5):307-310;(核心期刊)
50、周金蕊, 尹晓冬, 康普顿早期验证地球自转的“水管”实验, 物理实验, 32卷, 2012(7):30-33;(核心期刊)
51、李睿, 尹晓冬, 胡济民院士诞辰95周年暨中国首枚原子弹爆炸50周年纪念, 物理教师, 35卷, 2014(9):78-80;(核心期刊)
52、李睿, 尹晓冬, 哈里梅塞及其两个中国学生:胡济民与徐躬耦成就的探究, 物理教师, 36卷, 2015(4):81-84;(核心期刊)
53、段菲菲, 尹晓冬, 英国物理学家布莱克特与中国, 大学物理, 34卷, 2015(5):57-61;(核心期刊)
54、李艺杰, 尹晓冬,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与他的中国学生, 科技导报, 33卷, 2015(15);(核心期刊)
55、马心逸, 尹晓冬, 萨拉姆:致力于第三世界科学的物理学家, 大学物理, 35卷, 2016(9):30-36;(核心期刊)
56、王佳, 尹晓冬, 纪念索末菲扩展玻尔模型100周年, 物理教学, 38卷, 2016(10):72-76;(核心期刊)
57、王佳, 尹晓冬, 伽柏与全息术的发明, 物理教师, 37卷, 2016(11):68-72;(核心期刊)
58、王成, 尹晓冬, 路易斯·沃尔特·阿尔瓦雷斯在实验物理领域获得的成功, 物理教师, 38卷, 2017(8):65-70;(核心期刊)
59、孙婧涵, 尹晓冬, 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萨拉姆1972年来华始末, 中国科技史杂志, 40卷, 2019(1):66-77;(核心期刊)
60、侯捷, 尹晓冬, 英国物理学家内维尔·莫特爵士的科学人生, 物理教师, 40卷, 2019(12), 2019年12月出版, 65-70;(核心期刊)
61、刘战存, 李慧鹏, 尹晓冬, 盖革对物理学的重要贡献, 大学物理, 31卷,2012 (8):32-38;(核心期刊)
62、刘婵, 刘树勇, 尹晓冬, 淡泊名利严谨做事-纪念何泽慧诞辰100周年, 物理教学, 37卷, 2015(2):73-75;(核心期刊)
63、侯捷, 尹晓冬, 中美民间科技交流的开启:1971年美国科学家阿瑟·高尔斯顿与伊桑·西格纳访华始末, 中国科技史杂志, 42卷, 2021(3):454-467;(核心期刊)
64、尹晓冬, 陈梦, 约旦的主要成就,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15卷, 2009(3):32-37;
65、尹晓冬, 明清西洋火炮的火药及炮弹的制造工艺研究----以《西法神机》和《火攻挈要》为例, 明清海防研究, 第四辑, 2010年6月:92-101;
66、尹晓冬, 李约瑟博士与力学家胡乾的交往, 科学文化评论, 10卷, 2013(2):104-110;
67、尹晓冬, 张东荪父子与北京大学, 科学文化评论, 12卷, 2015(2):111-123;
68、尹晓冬, 不可忘却的物理学家---纪念张宗燧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专题, 现代物理知识, 27卷, 2015(2):23-24;
69、尹晓冬,丁西林,《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物理学卷第一分册 陈佳洱主编 科学出版社,2014:89-94;
70、尹晓冬,王普,《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物》理学卷第一分册 陈佳洱主编 科学出版社,2014:264-270;
71、尹沛, 尹晓冬, 拉尔夫.霍华德.福勒与量子理论在英国的发展以及被忽略的教育影响,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1卷, 2010(2):20-23;
72、尹沛, 尹晓冬, 20世纪初量子理论在剑桥的传入,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17卷, 2011(4):24-29;
73、王奕新, 尤鑫,尹晓冬, 民国时期德国对华军事技术转移与兵工署弹道研究所的建设,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32卷, 2011(6):15-19;
74、王志, 尹晓冬, 李欣欣, 作为卡文迪什实验室主任的劳伦斯·布拉格,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卷, 2011(5):11-16;
75、段士玉, 尹晓冬, 仁科芳雄对日本物理学的贡献,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33卷, 2012(1):21-24;
76、何思维, 尹晓冬, 现代磁学巨匠---约翰范弗莱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5卷, 2014(5):31-36;
77、段菲菲, 尹晓冬, 王恒守的科研和教育生涯, 物理通报, 2014年6月增刊, 116-118;
78、何思维, 尹晓冬, 纪念X射线衍射发现100年暨缅怀晶体学家余瑞璜先生, 现代物理知识, 26卷, 2014(5):5-7;
79、苏熹, 尹晓冬, 1955-1957北京师范大学理论物理进修班,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6卷, 2015(3):40-47;
80、刘辛味, 尹晓冬, 郭可信导师---瑞典金相学家赫尔特格林传略,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7卷, 2016(5):37-41;
81、张辉, 尹晓冬, 玻尔研究所与中丹科技交流与合作, 科学文化评论, 14卷, 2017(1):47-59;
82、王春燕, 尹晓冬, 民国时期中学物理教科书中的原子物理学知识, 物理通报, 2017(1):124-129;
83、孙婧涵, 尹晓冬, 为科学献身的物理学家---利赫曼, 物理通报, 2018(4):111-118;
84、张梓佳, 尹晓冬, 原国立中央大学英籍教授司徒德生及其对物理学的贡献,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卷, 2019(4):79-83;
85、王婧媛, 杨光, 尹晓冬, 阿普尔顿在电离层物理领域的成就,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卷第2期, 2018(2):14-20;
86、赵馨宇, 尹晓冬, 澳大利亚物理学家托马斯·豪厄尔·拉比,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9卷, 2018(5):34-39;
87、王作跃, 尹晓冬, 从康奈尔_列宁格勒到哥本哈根---清华大学物理学家张礼教授访谈录, 科学文化评论, 15卷, 2018(2):101-118;
88、张烁, 尹晓冬, 瑞典物理学家汉尼斯·阿尔文1963年访华始末, 科学文化评论, 16卷, 2019(2):58-75;
89、李振楠, 尹晓冬, 美国物理学家大卫·丹尼森与密歇根大学, 科学文化评论, 17卷, 2020(2):62-74;
90、祁天杰, 尹晓冬, 瓦尔特·能斯特的科学人生, 科学文化评论, 17卷, 2020(4):87-98;
91、班思雨, 尹晓冬, 英国著名光学专家特纳传,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1卷, 2020(2):85-89;
92、范科苑, 尹晓冬, 站在科学知识浪潮的最前沿:英国科学家查尔斯·高尔顿·达尔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卷,2023(1):31-39;
93、杨一凡, 尹晓冬, 勇敢坚韧笃定前行的美国天文学家安妮坎农, 科学文化评论, 20卷, 2023(2):80-97;
94、尹晓冬,介电体超晶格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史纲》,白春礼主编,科学出版社,2023年12月,642-649;
95、严弼宸,尹晓冬,第七届全国科技史教学研讨会纪要,中国科技史杂志,45卷,2024(4):756-760;
96、张德贤,尹晓冬《激光:点燃新能源的那束光》百科知识2025(02 B):4-8;
报纸及其他
1、付森, 尹晓冬, 王守觉:百转千回为求新.中国科学报, 2014年6月27日第10版;
2、尹晓冬, 王志, 英国女科学家赫莎埃尔顿.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年11月3日第5版;
3、尹晓冬, 承担大任笃定前行.中国科学报, 2017年2月20日第8版;
4、尹晓冬,记录抗战时期中国科学发展全貌,光明日报,2024年4月25日第11版;
5、尹晓冬,一生三次“我愿意”: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背后的女功臣,”《墨子沙龙》微信公众号, 2025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