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涓 副教授
|
|||
所属学科 |
科学技术史 |
||
研究方向 |
科学编史学、近现代物理学史、相对论和宇宙学发展史 |
||
联系方式 |
zhuhj@cnu.edu.cn |
||
朱慧涓,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和博士就读于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16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秋到首都师范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第二外语为德语(中级水平)。
讲授课程有:本科通识课程《中国科学技术史》和 《自然科学概论》,研究生课程《科学编史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史》。
近现代物理学史的研究,目前致力于相对论和宇宙学发展史、中国近现代物理学发展史、西方现代科学史。
论文:
[1]朱慧涓.兰斯-蒂林效应发现历史的再回顾[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2,44(07):45-51.DOI:10.15994/j.1000-0763.2022.07.006.
[2]张伟伦,朱慧涓.波兰理论物理学家利奥波德·因费尔德与相对论研究[J].物理,2022,51(02):126-132.
[3]于童,朱慧涓.日本理研所建立初期的改革及其影响[J].科学文化评论,2021,18(06):50-63.
[4]曹丽欣,朱慧涓.民国时期(1918—1940年)高等教育中量子理论教学的发展: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2(03):91-96.DOI:10.19789/j.1004-9398.2021.03.014.
[5]李辕,朱慧涓.弦式音高标准器“均准”的复原图纸绘制、有限元分析及意义[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0,41(01):56-72.
[6]尹玉洁,朱慧涓.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国际科学史大会始末[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9,40(04):468-478.
[7]尹沛,朱慧涓.沃尔夫物理学奖与量子信息的发展[J].科技导报,2019,37(21):110-116.
[8]梁凌峰,朱慧涓.哈里森·兰德尔:密歇根大学理论物理学的推动者[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41(07):117-124.DOI:10.15994/j.1000-0763.2019.07.015.
[9]尹沛,朱慧涓.奥地利物理学家安东·蔡林格与量子信息[J].大学物理,2019,38(02):45-51.DOI:10.16854/j.cnki.1000-0712.180338.
[10]朱慧涓,李成.1942年中国的一次科学盛事——纪念牛顿三百周年诞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5(01):7-12.DOI:10.16177/j.cnki.gxmzzk.2019.01.002.
[11]朱慧涓,尹沛.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的建立及其初期的基础研究[J].科技导报,2018,36(16):107-108.
[12]王春燕,朱慧涓.相对论在民国时期的传播——基于期刊文献的数据分析(1917-1949)[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8,40(07):59-65.DOI:10.15994/j.1000-0763.2018.07.009.
[13]朱慧涓.哈泽内尔与维也纳大学理论物理学的发展[J].科技导报,2018,36(12):94-96.
[14]朱慧涓,方在庆.20世纪科学史转向的再考察——以“世纪末物理学”史的编史学研究为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33(03):86-91.DOI:10.19484/j.cnki.1000-8934.2017.03.016.
[15]朱慧涓.广义相对论在德国的早期接受史,1916-1920[J].科学文化评论,2015,12(06):27-43.
[16]方在庆,朱慧涓.“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 纪念玻尔原子模型诞生100周年[J].科学文化评论,2013,10(06):5-21.
[17]朱慧涓.弗洛因德里希与广义相对论在德国的早期检验[J].科学文化评论,2013,10(03):41-61.
[18]朱慧涓,方在庆.洪堡大学200年[J].科学文化评论,2010,7(06):117-125+129-130.
专著与译著:
爱因斯坦全集第十三卷柏林时期[M]. 方在庆主译.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爱因斯坦全集第九卷(柏林时期:1919年1月—1920年4月)[M]. 方在庆、申文斌主译.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科技革命与德国现代化[M]. 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7.
主持与参与项目:
主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一般项目“从相对论看 20 世纪上半叶理论物理学的发展 ”一项,2018-2020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马普科学史伙伴小组计划研究项目“Transmission and Interactions in Chinese Modern Physics”( 2017-2022),负责课题: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Theoretical Cosmology in China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
国际交流:
2013年9月参加上海大学、上海社科院及德国汉诺威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德科技哲学论坛
2014年9月参加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主办的第四届中德科技哲学论坛
2014年9-10月在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交流学习,期间应邀到柏林工业大学科学史小组周三讨论会上做报告
2017年6月参加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举办的第六届中德科学技术哲学论坛
2018年7-8月以访问学者身份在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交流,参加马普伙伴小组workshop
2018年9月参加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主办的第七届中德科学技术哲学论坛
2019年8月参加韩国全州北大学举办的第15届东亚国际科学史大会